港股作為國際資本配置中國資産的「前沿陣地」,其市場動態往往反映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信心。2025年以來,港股表現亮眼,不僅大幅跑贏A股,更吸引了萬億級資金湧入,成為市場焦點。
2025年港股指數對比A股指數整體佔優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7.14
另一方面,港股主題ETF也在持續強勢吸金。最近一個月,超300億元加倉港股主題ETF。與此同時,公募持續加大對港股的佈局力度,密集上報港股主題基金,部分基金公司旗下首只QDII産品即瞄準港股市場。比如永贏基金旗下首只QDII公募産品同樣是瞄準港股市場,跟蹤恒生消費指數,該基金從7月14日開始發行到募集結束僅用了4天時間。
跨境類ETF資金流入情況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7.14
南向資金成為主要推手
在港股基金強勢表現背後,南向資金的持續湧入是重要推力。截至7 月 11 日,今年南向資金淨流入達7662億元,接近去年同期的兩倍。大量資金不僅提升了市場流動性,更改善了港股長期以來的低估值、低情緒狀態,推動板塊估值修復與整體回歸。
目前港股主題ETF總規模超4000億元,較去年底增長超1200億元。百億級ETF陣營大幅擴容,當前共有11只港股主題ETF規模超百億元。
而究其原因,稀缺性和低估值或是機構青睐有佳的關鍵。一方面從去年9.24開始市場沸騰,互聯網企業就是這輪行情漲幅的重要陣地,而縱觀市場諸如騰訊、阿裡、美團、小米這些
互聯網巨頭無一例外都在港股上市,這也給了港股估值的上升提供了想象空間。
另一方面,港股「價值窪地」並非浪得虛名,從估值分析,恒生指數對比世界主流指數,無論是絕對估值,還是分位點比例都具有相當的優勢。在多家機構看來,當前港股估值處於相對低位,配置價值顯現。
恒生指數估值優勢巨大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7.14
這三個領域成為機構佈局重點
說完優勢,我們來聊聊具體的佈局。從數據上看南向資金並非」陽光普照」,非銀金融、創新藥、科技三條主綫成為南向投資的主流。從近1個月資金流入前10的QDII基金分析,其中非銀金融有2支,港股科技有5支,港股創新藥有2支,呈現出三足鼎立的態勢。
南向資金流入前十的DQII基金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7.14
從業績端出發,可以看出這9支基金都取得可較高收益,對比同期滬深300而言,超額收益明顯。短期看,醫藥板塊憑借出海和估值兩大優勢,在今年整體表現佔優。
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和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表現突出。其中,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的回報高達72.10%,年化回報174.85%,超額回報70.00%,在創新藥主題中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動力;而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也緊隨其後,回報70.64%,年化回報170.52%,超額回報68.54%,兩者均具備較高的信息比率和Sortino比率,說明其在控制下行風險的同時實現了較好的收益。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7.14
如果拉長時間看近一年的表現,由於9.24後市場拉升非常明顯,作為「牛市旗手」的券商往往優先於其他板塊反應,因此近一年中券商整體的表現相對強勢!
易方達中證香港證券投資主題ETF和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表現優異。易方達中證香港證券投資主題ETF回報132.78%,年化回報132.78%,超額回報117.21%,整體收益水平領先;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回報101.62%,年化回報101.62%,超額回報86.05%,同樣表現出色,且風險調整後的收益指標如Sharpe和Sortino也較為理想。
數據來源:Wind 截至:2025.07.14
有相關機構表示,港股市場增量資金驅動特徵明顯,從互聯網、新消費、紅利,到創新藥,越來越多港股優質資産被全球資本所挖掘,投資者也將目光看向了港股。目前,對比全球主要市場估值水平,在港股市場ROE有望回升的背景下,目前恒生指數PB估值在1.1倍左右,處於相對偏低的位置,意味著港股市場未來或仍有整體性機會。
内容來源:有連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