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大盤依舊不溫不火,縮量窄幅震蕩,機器人板塊探底回升,機器人ETF基金(159213)全天水下震蕩,收跌1.46%,弱勢五連陰,盤中資金再度淨申購,已連續4日獲資金淨流入,資金逢跌佈局意圖明顯!
5月27日,機器人板塊多數回調,機器人ETF基金(159213)標的指數成分股中,盈峰科技漲超4%,拓斯達漲超3%,瀚川智能、東傑智能漲超1%,克來機電、華昌達微漲,其餘成分股悉數回調。
5月25日,《CMG世界機器人大賽·係列賽》舉行,宇樹機器人Unitree G1為國内唯一入圍的人形機器人。相比於此前馬拉松比賽主要考驗人形機器人的穩定性和續航能力,格鬥大賽對於機器人的平衡性、靈活程度則是全方位的考驗!
宇樹科技在賽前接受採訪時表示:「通過格鬥比賽,可以驗證機器人結構的極限,從而不斷進行調整,進一步完善機器人結構穩定性。」
【人形機器人格鬥賽:展示技術,賦能應用場景】
在本次比賽中,Unitree G1憑借行業頂尖的軟硬件能力。展現出了出色穩定性、平衡性、靈活性,如在受到擊打等外力作用下、或是大幅度運動過程中可保持身體平衡,側踢、膝踢、勾拳、組合拳等動作流暢度高,未出現明顯動作卡頓等情況。
民生證券研報指出,格鬥場景對機器人的運動控制(佔技術權重 40%)、感知係統(30%)、能源管理(20%)提出了工業級要求,其技術突破可直接賦能三大領域:
工業場景:宇樹機器人G1 驗證的動態平衡技術,未來可應用於汽車産綫的高精度裝配機器人,使機器人能在晃動平台上完成 ±0.5mm 精度的操作;
服務場景:抗沖擊設計與自主恢復能力,將助力養老護理機器人在復雜家居環境中穩定行走,降低摔倒風險;
特種場景:通過格鬥賽驗證的 5G 低時延控制技術,可應用於消防機器人,實現遠程操控下的廢墟復雜地形作業。
【人形機器人格鬥賽:智能大模型仍具挑戰,步入智能化篇章】
雖然人形機器人格鬥賽中機器人的表現振奮人心,不過仍然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兩個機器人對著空氣瘋狂輸出,還有多次主動攻擊時重心不穩跌倒的情況。
據甲子光年表示,目前具身智能工業機器人主要採用模型預測控制、模仿學習和強化學習實現運動控制,但分別存在靈活性弱、訓練不確定性強、泛化能力差等問題。
多名業内人士也表示,機器人的底層算法已經較為出色,但缺乏真正的空間智能大模型作為機器人的大腦。
不過,多家企業入局人形機器人領域,致力於開發智能化「大腦」!如啓元大模型開源AgiBot World數據集、工具鏈、預訓練模型,加快推動行業成熟。總得來看,機器人AI大模型正處於快速發展期!
國泰海通也表示,智能化與仿真數據採集將加速機器人商業落地。(1)智能化,運動控制大模型是機器人動作執行的核心,伴隨大模型強化學習能力提升,其有望提高機器人動作泛化能力;(2)仿真數據採集,根據Coatue Management,機器人場景數據集僅2.4M,遠低於文本數據集(15T tokens)和圖像數據集(6Bimages),限制模型性能提高。該行認為基於仿真合成數據可有效提高數據採集效率並降低成本。(來源於國泰海通20250526《CMG世界機器人大賽事件點評:機器人格鬥賽順利舉行,宇樹G1表現亮眼》)
【人機器人正處於三重價值重估,關注産業鏈配置機遇】
短期來看,機器人産業進入「賽事經濟」時代。比賽為人形機器人企業帶來了實打實的經濟效益,在今年四月的北京亦莊機器人馬拉松賽事中,松延動力堪稱最大黑馬,賽後估值從5億元漲到了20億元左右,5月份生態大會上還成功簽約總金額達 5000 多萬元的訂單,同時還售出 1000 餘台人形機器人以及 20 多台仿生機器人。
長期來看,比賽為技術驗證的最佳舞台,暴露出的問題有助於幫助企業發現技術短板,加強相關領域的技術突破,加速人形機器人産業的高質量發展!
民生證券分析師王凱指出,人形機器人正經歷三重價值重估:
技術價值:具身智能突破「最後一公裡」,從靜態操作進化到動態對抗;
産業價值: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機器人産業鏈,關鍵零部件國産化率已達 65%;
市場價值:據麥肯錫預測,2030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 2600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 42%。
全球科技巨頭/新秀全面下場佈局人形機器人,行業量産奇點已至!全面擁抱人形機器人大時代,認準機器人ETF基金(159213),跟蹤中證機器人指數,該指數結構與産業鏈環節高度契合,包括但不限於上遊硬件部分的傳感器、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技床、磨床、設備等;中遊係統集成的軟件算法、係統研發、裝配、控制係統等;下遊應用層的服務機器人、巡檢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為投資者提供一鍵佈局機器人及其産業各環節的投資工具。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本基金屬於中等風險等級(R3)産 品,適合經客戶風險承受等級測評後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本文出現信息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
内容來源:有連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