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商米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商米科技」)在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德意誌銀行、中信證券和農銀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
據了解,商米科技早在2021年就曾在上交所開啓上市進程,不過上交所在兩輪問詢中對其科創屬性、産品智能化程度、毛利率等問題提出問題。2022年,商米科技主動撤回了其上市申請。
公開資料顯示,商米科技成立於2013年12月,前身為上海我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要提供商業物聯網(BIoT)解決方案,包括智能設備及BIoT PaaS平台。公司産品應用覆蓋有手持POS機、自助收銀台,到智能點餐機、醫院掛號機等。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顯示,按2024年的收入計,商米科技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安卓端BIoT解決方案提供商,佔有10%以上的市場份額。
業績表現上,2022年至2024年,商米科技分別實現收入34.04億元、30.71億元、34.56億元;年内利潤分別為1.6億元、1.01億元、1.81億元。
具體來看,過去三年超30億的營收中,商米科技智能硬件設備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3.89億元、30.08億元、34.38億元,佔總營收分別為99.5%、98.0%、99.5%。
2022年至2024年,商米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為3.6億元、3.5億元和3.9億元,分別佔同期總營收的10.5%、11.5%和11.4%。銷售成本分別為24.5億元、22.5億元和24.6億元。銷售成本佔據了公司大部分的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商米科技當前已經存在客戶流失的問題。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該公司分別有2506名、2337名及2262名客戶。
在在用戶集中度上,商米科技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分別為14.4億元、8.9億元及14.2億元,分別佔當年度總營收的42.3%、28.8%及41.1%;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為6.6億元、5.1億元及7.6億元,分別佔當年度總營收的19.3%、16.5%及22.0%。
按照地區劃分可知,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為商米科技貢獻了近半收入,同時公司不斷拓展歐美市場。
2024年,商米科技營收回暖,應該主要來自歐美市場的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來自美洲市場的收入同比46.5%增長至11.86億元;來自歐洲市場的收入也提升至7.17億元,增幅約為56.4%。
整體來看,商米科技過去三年業績震蕩走勢較為明顯,三年間僅實現了約5200萬元的收入淨增長,公司營收在30至35億之間震蕩。
在融資歷程上,商米科技收到了來自小米、美團、螞蟻、深創投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睐。
據了解,商米科技自創立以來已累計完成至少6輪融資,總規模超過5億元人民幣。
早在2014年8月,商米科技完成A輪融資,由小米旗下金星創投聯合深創投、91無綫創始人胡澤民共同注資8000萬元人民幣。
2015年5月,公司完成B輪融資,由大眾點評、金星創投、深創投聯合投資,融資規模達2億元人民幣;同年6月,微店再度追加1億元B+輪投資。
2017年9月,中民投與光速中國聯合參與C輪投資,注入1億元資金;2019年1月,螞蟻科技作為領投方聯合農銀國際完成D輪投資,投資總額達數億元人民幣;同年4月,螞蟻科技通過受讓股權及增資擴股方式再投入11.88億元
商米科技採用了同股不同權的架構,每股A類股對應10票,每股B類股對應1票。經過多個股東,多輪投資之後,商米科技的法定代表人林喆,持有商米科技100%的A類股27.38%和15.78%的B類普通股,擁有79.04%的投票權。
在商米科技的B類普通股中,螞蟻集團的持股比例高達37.56%,美團的持股比例為11.29%、小米的持股比例為10.72%、深創投的持股比例為9.48%。
内容來源:有連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