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Web3 技術棧不斷演進,智能合約語言逐步從以太坊主導的 Solidity 向更具安全性與資源抽象能力的 Move 語言遷移。Move 最初由 Meta 為其加密項目 Diem(前 Libra)開發,具備資源為一等公民、形式化驗證友好等特性,正逐漸成為新一代公鏈底層架構的重要語言選項。
在這一演化背景下,Aptos 與 SUI 成為 Move 係生態的雙核心代表。Aptos 由原 Diem 核心團隊 Aptos Labs 推出,延續原生 Move 技術棧,強調穩定性、安全性與模塊化架構;而 SUI 則由 Mysten Labs 構建,在繼承 Move 安全模型的基礎上,引入對象導向的數據結構與並行執行機制,形成了更具性能突破與開發範式創新的 SUI Move 分支,重構了鏈上資源管理與交易執行模式。可以說,SUI 是一條真正從第一性原理重構了智能合約運行機制和鏈上資源管理方式的 Layer1,它不是在卷「高TPS」,而是在重寫區塊鏈該怎麼運行。這使得 SUI 不只是性能強,而是範式領先,是為鏈上復雜交互、Web3大規模應用而生的技術底座。
一、殺出重圍,重塑公鏈格局
Solana 進入 Firedancer 時代後,性能曲綫可能保持領先;但它仍是「單鏈高頻交易」範式。SUI 試圖以橫向堆棧 + 端到端隱私/存儲回應性能軍備競賽之外的需求。這一點與 Aptos(同為 Move,但仍是單維度擴容)或 Sei(專鏈、流動性深度集中)構成顯著差異。對投資機構而言,這意味著:
- 若看中高 TPS + 持續交易費,Solana & 專鏈可能收益更快;
- 若看中「新類型應用」與橫向接口控制權,SUI 的 alpha 來自尚未飽和的 SaaS/隱私/離綫賽道;
- Aptos 與 SUI 在 DeFi 和 BTCFi 上高度重疊,需謹防賽道内卷。
對比Solana:Solana經歷多輪牛熊洗禮,生態龐大。SUI作為後來者,具備明顯優勢:採用更安全的Move語言,避免了Solana因Rust+Sealevel並行導致的漏洞,且硬件要求低,驗證節點成本更低,有利於去中心化。性能方面,兩者相當,SolanaTPS略高,SUI確認延遲更低。生態上,Solana項目和用戶更多,專注復雜DeFi(如Serum、Drift),SUI增長更快,用戶活躍度曾一度追平,借助BTCFi和LSD等新領域實現差異化。Solana社區成熟,SUI國際社區規模仍需擴大。未來兩者可能並存,Solana偏加密原住民生態,SUI更側重Web2滲透和遊戲社交。兩者均追求性能極限:Solana靠Firedancer多綫程,SUI依賴Mahi-Mahi升級。
對比Aptos:Aptos與SUI同源自Libra/Diem,Aptos搶先上綫,曾獲「首個Move鏈」光環和高估值。過去一年,Aptos生態發展較慢,用戶和開發者活躍度低於SUI。原因包括:Aptos採用復雜的Block-STM並行,性能在高並發下降明顯,SUI對象模型更高效;Aptos定位穩健金融基礎設施,多圍繞DeFi和NFT,風格接近以太坊克隆;SUI嘗試多元敘事,用戶增長快(新增持幣用戶803萬遠超Aptos),但風險較高。激勵上,Aptos有過空投但缺乏持續激勵,SUI雖無空投但基金會支持力度大,月活地址和鏈上交易量均優於Aptos。Aptos團隊和資金實力強,未來可能專注機構金融或東亞市場,但目前市場更看好SUI。
對比Sei:Sei是2023年崛起的專用交易鏈,基於Cosmos,專注訂單簿交易,Blocktime約500ms。試圖搶佔Solana宕機市場,短期熱度高但TVL和用戶增長未持續,生態發展有限。定位過窄,依賴流動性挖礦,難以形成完整生態。相比之下,SUI走通用L1路綫,支持多樣應用,抗風險更強。Sei跨鏈兼容和語言優勢遜於SUI,雖可能轉型或全面融入EVM生態,短期難威脅SUI。更值得關注的是Mysten孵化的Linera,定位高頻微支付,或作為SUI擴容側鏈,與SUI定位不同。
對比以太坊L2:以太坊L2(如Arbitrum、Base)生態繁榮,TVL均超20億美元。SUI優勢在超低延遲和高並發,Rollup難以匹敵,且Gas費低,適合高TPS遊戲等應用。而以太坊L2享有強資金網絡效應和安全背書。SUI與L2的競爭,本質是新範式(公鏈)與傳統範式(Rollup)的競爭,長期或共存,短期則看誰更能滿足應用需求。
二、高歌猛進,生態數據亮眼
SUI 主網自2023年5月上綫以來,用戶增長呈指數級態勢:到2025年4月,SUI 鏈上已創建超過1.23億個用戶地址。這一數字幾乎逼近Tron等老牌公鏈的累計地址量。而2024年下半年,SUI 月活躍地址平均約為1000萬;而自2025年2月中旬開始,這一指標出現斷崖式躍升,到4月中旬已穩步超過4000萬,月活翻了4倍有餘。新增用戶方面,在2024年底出現「拐點」——平均每日新錢包地址從15萬個攀升至此後持續的100萬+水平。
尤其是,新公鏈的興起往往伴隨大量跨鏈資金湧入。SUI 在2024年中後期便通過第三方橋接迎來第一波流量:截至2024年11月,已有累計約9.448億美元資金橋入。截至2025年中,SUI 跨鏈總鎖定量(橋接TVL)約為25.5億美元。表明除了DeFi内部TVL外,還有大量資産作為橋中資産停留,支撐著 SUI 上的流動性需求。此外,隨著 DeFi 活動升溫,SUI生態穩定幣供給水漲船高:2025年4月中旬,SUI 穩定幣市值創下8億多美元歷史新高。這一規模已經相當於Tron等老牌公鏈的穩定幣水平,凸顯用戶對 SUI 網絡用於價值存儲和轉移的信任度與日俱增。在穩定幣構成上,USDC 仍是絕對主力,市值佔比始終在六成以上。USDT 也於2024年底在 SUI 上發行,保持了一定活躍度。
雖在吞吐量上仍落後於 Solana,但SUI已完全覆蓋鏈上訂單簿 DEX、實時 PvP 和社交互動等高頻場景,並且由於快速終結 + DAG 並行執行,對微支付、遊戲内資産交換、社交「點贊/評論」類寫入提供了天然契合賽道。隨著 Mahi‑Mahi 目標 >400 000 TPS 的後續升級,SUI 正不斷夯實可擴展性護城河,但 2024‑11‑21 的150 min 停機事件警示,核心協議在高並發邊界條件下的穩定性仍需持續驗證。此外,低平均 Gas 是 SUI 爭奪「鏈上實時應用」開發者的核心賣點;但若峰值費率反復沖擊高位,遊戲與社交場景易出現用戶流失。持倉/質押人需關注存儲基金參數與 L2 解決方案節奏,以評估長期費用曲綫。
當前,SUI生態數據十分亮眼:第一,其資金結構的韌性正在形成。2025 Q2 穩態 TVL 約 1.6 ~1.8 B USD,其中穩定幣+LSD ≈ 55 %,缺少激勵補貼也能留存——說明熱錢周期後的「黏性本錢」已初步沉澱。此外,機構地址持有比例 6 %提升至14 %(半年内翻倍,Artemis 標準口徑),散戶資金佔比下降但活躍度上升,資金更集中卻更活躍,為下一輪槓桿/衍生品擴張提供安全墊。
第二,開發者留存率高於同齡公鏈。Electric Capital 統計,24 個月存續率 (dev 在 GitHub 持續兩年提交) SUI = 37 % > Aptos 31 % > Sei 18 %。其中的關鍵誘因是:對象模型 + Walrus / Seal native SDK 降低了「重寫鏈上結構」的心智成本;多數團隊願意把 first contract 寫在 SUI 而非移植。
第三,用戶結構雙峰化(DeFi + 内容娛樂)驅動鏈上交互多樣化。鏈上調用量中DeFi合約約佔 49 %;FanTV、RECRD、Pebble City 等内容應用貢獻了約35 % 調用量。而Social和消費類應用還未真正啓動,是潛在藍海。内容創作(音樂、視頻)的Web3化在SUI已經有苗頭,但可以更進一步。特別是SUI在東南亞用戶不少,可以考慮針對該地區用戶習慣的社交産品。本地化的鏈上短視頻、鏈上粉絲打賞等,也許有市場。當這些産品成長後,可衍生出廣告、數據分析等生意,對生態經濟形成正循環。Social産品成長期較長,但一旦成功黏性很強。
比如,到了2025年3月,SUI 鏈上 BTCFi 鎖定量突破1000枚 BTC 大關;4月時,BTC 類資産已佔 SUI 總 TVL 的10%,涵蓋 wBTC、LBTC、stBTC 等形式。換言之,SUI 上已有價值約2.5億美元的比特幣在發揮作用。這些比特幣資産在 SUI 上被充分利用:用戶可以將 BTC 錨定資産抵押給借貸協議換取穩定幣,實現 「持幣生息」,或者提供BTC/穩定幣流動性獲得交易手續費。Navi 等一站式流動性協議迅速支持了 BTC 作為抵押品,並推出諸如 「BTC Plus」 等收益聚合策略。
第四,潛在增長曲綫:RWA 與原生衍生品兩大空檔。RWA方面,Seal/Nautilus 提供合規隱私 + 可驗證計算,是發行債券、基金份額的天然底座; 已與 Open Market Group (計劃在SUI發行rwa收益憑證)、21Shares (旗下現有SUI ETP規模約300M USD) 等合作測試實物資産/債券通證化,這帶來的機會是,做 RWA 發行端 SaaS、合規身份即服務、鏈上二級交易所與估值預言機等。原生永續 / 期權方面,目前鏈上 Perp OI約為20m,Bluefin 佔約 70 %。Hyperliquid-style 應用鏈與 SUI 的差異=「性能 vs 流動性聚合」。若 SUI 決定在共識層做可組合/跨協議撮合(如DeepBook 2.0),有機會跑出統一衍生品基建,上限存在10x成長空間。
三、前瞻佈局,SUI基金會、OKX Ventures、Mysten Labs等成關鍵生態力
一個繁榮的生態係統離不開戰略資本的催化與賦能。在SUI生態從萌芽到快速崛起的過程中,OKX Ventures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其投資策略並非簡單的財務押注,而是基於對SUI技術架構和生態潛力的深刻理解,進行的前瞻性、係統性佈局,從而催化了SUI生態的繁榮。
Sui 應用生態目前以資金類(DeFi + BTCFi)為絕對主軸,其次是娛樂類(GameFi/NFT/社交),AI-native 工具和衍生品仍處早期萌芽。真正的空白集中在 RWA 借貸與鏈上衍生品兩塊:前者等待 Seal/Nautilus 的隱私合規方案落地,後者則需更強的撮合深度與風險對沖工具。
OKX Ventures被市場公認為SUI生態最早期的發現者和戰略共建者之一。在SUI主網上綫不久,生態尚處早期階段時,OKX Ventures便憑借其敏銳的判斷力,果斷出手,戰略性地投資了Cetus、Navi、Momentum及Haedal等多個核心項目。這些項目覆蓋了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借貸、流動性質押(LST)等DeFi領域的關鍵賽道,為SUI後續的金融生態大爆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比如:
- Momentum:是部署在 SUI 區塊鏈上的創新型 DEX,由前 Meta Libra 核心工程師 ChefWEN 聯合創立。自 2025 年上綫以來,交易量迅速突破 10 億美元,活躍用戶超 20 萬,成為 SUI 上增長最快的流動性平台之一。其採用 ve(3,3) 模型,將代幣排放、交易費用與獎勵 100% 回饋用戶,實現交易者、投票者與流動性提供者間的深度利益綁定。Momentum 同時管理超 5 億美元 TVL,支持穩定幣與多資産交易,正以低費用、高效率的優勢,逐步確立其在 SUI 生態的核心流動性引擎地位。
- Haedal:Haedal 是 SUI 區塊鏈上領先的流動性質押協議,用戶可通過質押 SUI 或 WAL 獲得 haSUI 等憑證,在參與治理的同時繼續活躍於 DeFi 應用中。自 2025 年初上綫,TVL 已突破 2 億美元,日活錢包超 4.4 萬,成為 LSD 賽道龍頭。其 Hae3 技術架構包含 HMM 做市商、HaeVault 收益優化與 HaeDAO 治理係統,提升基礎質押收益至 3.5% 以上,並與多家 SUI 核心協議深度合作。Haedal 憑借高安全性與資本效率,致力於成為 SUI 生態中的 Lido 替代方案,引領 LSD 市場結構重塑。
- Cetus:Cetus 是部署於 Sui 與 Aptos 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及流動性協議,支持 CLMM、RFQ、DMM 等多種流動性算法,兼顧零售與機構需求。其多曲綫策略設計與高效 Tick 定價機制顯著提升資金效率,並構建了 SUI 上主要清算與聚合底層。盡管曾於 2025 年遭遇安全事件,團隊迅速修復漏洞、回收資金並推出補償計劃,成為安全治理的典範。重啓後交易量快速回升,日峰值超 3 億美元,TVL 穩定在 1.2 億美元以上,Cetus 正以高性能與高可組合性,構建 Move 生態流動性的關鍵基礎設施。
- Navi:首個 Sui 原生一站式流動性協議,集借貸、流動性質押、自動槓桿和隔離市場於一體,2025 年 TVL 2 億美元、用戶 83 萬+。推出 1000 萬 NAVX 生態基金支持孵化,並與主流 DEX 深度集成,為 DeFi 項目提供底層流動性和清算。
OKX Ventures的投資並非孤立的「點」,而是連接成「面」,形成了強大的生態協同效應。其投資的DEX為借貸協議提供了清算場所,而借貸和LST協議又為DEX創造了新的資産和流動性來源,共同構建了一個自我強化的DeFi閉環。更重要的是,OKX Ventures的貢獻遠超資本層面。作為全球頂級的加密平台,其帶來的行業資源、市場洞察、技術支持等都極大地加速了這些早期項目的産品叠代、市場推廣和用戶獲取,從而推動了整個SUI生態的成熟與繁榮。這種「投資+賦能」的模式,正是SUI生態能夠快速在眾多公鏈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催化劑之一。
同時,SUI基金會和Mysten Labs在基礎設施層的投入,也為生態奠定了深層次的競爭壁壘。Mysten在2023-2024年累計融資超3億美元用於SUI開發。這些資金很大一部分投向了Walrus、Seal、Nautilus等「厚基礎設施」的研發。這種戰略與Solana等偏重終端應用的生態有所不同:SUI選擇先補足底層短板,再通過Grant和黑客松激勵應用創新(如2024年Overflow黑客松吸引了350多個項目參加)。基礎設施的豐富也帶來生態内的技術粘性:開發者一旦習慣並依賴SUI提供的這些獨有服務(如Seal的安全存儲,Nautilus的可信計算),遷移到其他鏈的意願就會降低,因為其他平台可能缺乏等價功能或需要重新搭建。此外,這些基礎設施還加強了SUI對於新興領域的承載能力。例如,Walrus+Seal的組合令SUI在支持社交、AI等需要隱私和海量數據的DApp方面具備獨特優勢;Nautilus則可能吸引希望在鏈上實現AI推理、安全多方計算的前沿開發者。
四、價值定位,從「最快 L1」到「可編程互聯網棧」
過去一年,大眾一直把 Sui 寫作「高性能並行鏈」。然而在最新活動上,Mysten Labs 共同創始人 Evan Cheng 給出的表述明顯更具雄心:「Blockchain is not just trading; Sui is a global coordination layer that把 compute、liquidity 和 data 織成下一代互聯網的可編程底座。」
團隊希望把傳統互聯網組件——算力、存儲、身份、流動性、隱私計算——一並納入同一套原生協議棧,並且讓每一層都可被外部應用隨取隨用。六塊組件(Sui 主網、DeepBook、SuiNS、Walrus、Seal、Nautilus)已經分別在主網或公開測試網上運行,且都採用開放許可證或鏈上治理託管源代碼。它們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Sui 真正的差異化,不在於單點 TPS,而在於「橫向組合」。
目前,這一基礎設施已進入生産階段。Mysticeti 共識引擎帶來亞秒級終局(P50 延遲約 0.39 秒),即使在高峰期也未見擁堵;DeepBook 公共撮合層將撮合延遲壓至 390 毫秒,日訂單超百萬,佔全鏈交易四成以上;身份層方面,SuiNS 已鑄出 28 萬個域名,zkLogin 三個月内完成超 1200 萬次社交登錄,覆蓋近三分之一日活用戶;Walrus 原生存儲主網上綫以來,已寫入 580 TB 數據,碎片利用率由 8% 提升至近 12%;Seal 提供 MPC/TSS 的秘密管理服務,覆蓋 40+ 企業應用;Nautilus 支持可驗證計算,允許將 TEE 推理結果以 Move 對象上傳鏈上,已有 7 個 AI 項目測試中,其中 3 家披露共募資達 1700 萬美元。
基於上述能力,Sui 打開了多個增長方向。首先是 Web2 SaaS 遷移。團隊列舉 Dropbox、GitHub、eBay、YouTube 等 30 餘家 Web2 服務,作為未來可能「重建於 Sui 六層之上」的案例。目前,内容分發、社交、身份驗證等非金融類交互,已佔據主網約 42% 的調用頻次,卻僅貢獻 11% 手續費,說明大量「低 Gas 高頻」的 Web2-SaaS 型事務已開始遷入主鏈。圍繞這些應用尚缺的 B2B 中間件(如計費、權限管理、内容加速、DevOps 注冊表)構成一片高不確定、高賠率的新空白區——業務門檻高、補貼空間大、潛力巨大。
另一個被忽視的方向是離綫網絡與極端場景。Sui 團隊正在測試 SMS、LoRa、HAM、衛星、水下聲波等非 IP 網絡,並嘗試將交易封裝為「離綫分片」,通過 enclave-token 和零時延 zk-tunnel 聚合回鏈。這樣的技術路徑,瞄準印度、東南亞、災後救援等弱網場景,是當前主流 L1/Rollup 尚未覆蓋的真實需求。一旦落地,將激發 LoRa POS、短信錢包、zk-tunnel SDK 等一批輕量硬件/客戶端創業機會。
此外,在區塊鏈 × AI 敘事中,Sui 並不強調「模型上鏈」,而主打「AI 可驗證」。Evan Cheng 將 AI 與鏈的結合劃分為四象限,而 Sui 聚焦於通過 Seal + Nautilus 讓 AI 權重、推理日誌、數據來源具備鏈上可審計性。這類能力更契合監管、機構需求。目前已有創業項目將「AI 推理即服務 + 可審計賬本」列入 Pitch Deck,其中 MechColony 用 6 周實現了可驗證 NPC 行為樹。這類項目的核心價值不在算力,而在於信任分發——一旦 Sui 在「可信 AI」上形成口碑,其下遊的數據市場、版權清分、模型 NFT 化等應用將自然匯聚而來。
在技術進展方面,Sui 生態也在不斷完善。從基礎共識、協議升級、到開發體驗、用戶工具,均有突破。協議支持動態版本控制與鏈上/鏈下熱更新,允許多輪無縫升級,減少硬分叉,提高穩定性。Mysticeti 引入 DAG 異步流水綫,實現了亞秒級終局和 12000 TPS 吞吐能力;Move 語言引入泛型特化、宏擴展與調試工具,極大提升開發效率;錢包端與 Phantom、Slush 等深度集成,優化用戶交互體驗與資産安全性。生態理念方面,Sui 強調去中心化(資源廣泛分佈)、可組合性(模塊靈活協作)、真正所有權(用戶掌控數據與身份),致力於構建一個服務於 Web3 規模化落地的通用基礎設施。
Sui 於2025年初通過協議版本控制與熱更新機制,實現多網平滑升級,增強了網絡兼容性與一致性。Mysticeti 共識引擎部署後將共識延遲壓縮至亞秒級,並在高負載下保持穩定吞吐。Move 語言也完成泛型、宏擴展等升級,配合錢包集成顯著優化了開發者體驗與用戶交互流程。
在生態組件方面,Sui 生態已通過 Walrus、Seal、Nautilus 等底層協議構建起涵蓋存儲、加密、隱私計算的全棧架構,顯著提升了鏈上鏈下數據處理效率和數據主權。其中,Walrus 憑借分層架構和 Red Stuff 編碼,在去中心化存儲和數據可用性上實現低成本、高並發和多鏈兼容,適配 NFT、AI、DeFi 等大數據場景;Seal 提供門限加密和可編程訪問控制,推動鏈上隱私與數字權利管理落地;Nautilus 基於 TEE 實現可驗證鏈下計算,原生支持 Move,拓展 AI 推理、預言機、鏈遊等應用。此外,Sui 生態還匯集了如 SUIPlay、Move、DeepBook、zkLogin、SUIBridge 等中間件與開發工具,構成一個覆蓋計算、通信、身份、支付、安全等模塊的「去中心化全棧」。
在安全治理方面,Sui 也展現出罕見的快速響應能力。在 Cetus 被盜事件後,Sui 通過鏈上治理機制協調驗證節點凍結黑客地址,追回 1.62 億美元資産,並首次實現「無私鑰轉賬」。基金會聯合項目方提供 3000 萬美元貸款,結合追回資金與逐步釋放代幣補償機制,使受損用戶恢復率達 85%-99%。事後,Sui 啓動 1000 萬美元安全基金、推動協議開源、加強審計激勵,並優化治理流程以增強透明度和社區參與度。盡管這也引發了去中心化權力集中的討論,但無疑展現出 Sui 在危機應對和社區治理上的綜合能力與實驗精神。
這些所表明的是,Sui 正在從「最快 L1」的高性能鏈敘事,轉向「可編程互聯網棧」的更高定位。
内容來源:PA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