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眼科生物科技公司撥康視雲-B(02592.HK)歷經三次遞表失敗後,終於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然而資本市場的歡迎儀式卻異常冰冷:上市首日股價低開低走,盤中最大跌幅超過43%,收盤報6.2港元,較10.1港元的發行價暴跌38.61%。
此後頹勢未止,截至7月10日收盤價已跌至5.80港元,短短一周時間,累計跌幅超過42%,市值蒸發超35億港元,幾近「腰斬」。
這一表現與其招股階段公開發售獲78.78倍超額認購的火熱形成刺眼對比,凸顯市場對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的矛盾心態——既不願錯過創新藥賽道機遇,又對商業化前景充滿疑慮。
撥康視雲成立於2015年,由擁有輝瑞和艾爾建多年工作經歷的倪勁松博士聯合創立,定位為臨床階段眼科生物科技公司,致力於開發「同類首創」及「同類最佳」的眼科療法。
其核心資産包括兩款自主開發産品:CBT-001與CBT-009。前者針對翼狀胬肉(一種可致視力受損的眼表增生性疾病),已在美國和中國啓動Ⅲ期多地區臨床試驗;後者用於青少年近視防控,2024年7月向美國FDA提交了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兩款産品均具突破性意義——全球目前尚無獲批的翼狀胬肉專用藥物,現有治療依賴手術且復發率高;而CBT-009作為唯一採用非水性制劑的臨床階段近視藥物,有望提升患者耐受性與産品穩定性。
然而光鮮的研發管綫背後是持續的財務失血。2015年成立至今,公司尚未有任何産品上市銷售。
2022-2024年間,年度虧損分別為6684萬美元、1.29億美元和9910萬美元,累計近3億美元。2024年首次錄得1000萬美元收入,但完全源於向參天制藥授權CBT-001管綫的一次性首付款。
研發投入則持續攀升,近三年開支分別為0.15億、0.28億和0.38億美元,其中核心産品CBT-001及CBT-009的臨床支出佔比從49.4%升至52.2%,成為營運成本的最大負擔。
截至2024年末,公司賬面現金僅3490萬美元,負債總額卻高達3.92億美元。
本次IPO募資淨額約5.22億港元,公司明確將62.4%投入CBT-001的臨床及注冊,27.6%用於CBT-009研發,僅5.5%分配至生産設施及商業化活動。
創始人倪勁松在上市儀式後坦言:「希望盡快實現産品商業化」。根據研發進度,CBT-001計劃2025年提交中美上市申請,若審批順利或於2026年上市;CBT-009的Ⅲ期臨床試驗預計2025年底啓動。
公司招股書坦言「可能繼續虧損且無法盈利」,若股價持續破發,再融資能力恐受制約。
撥康視雲的困境折射出創新藥企從研發到商業化的「驚險一躍」之難。手握全球首款翼狀胬肉在研藥物固然是稀缺籌碼,但能否轉化為可持續收入,取決於其能否在有限時間内突破市場教育、定價優化與競爭卡位的多重關卡。
在港股創新藥板塊冷暖交替的當下,撥康視雲的商業化之路,才剛剛開始。
内容來源:有連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