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饶|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执行董事
在过去半年间,加密世界经历了一场近乎戏剧性的反转:曾因违反美国《银行保密法》被定罪的币安创办人赵长鹏(Changpeng Zhao,简称CZ),在服刑仅四个月后,突然获得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全面赦免。这一消息震动全球资本市场,也在去中心化信仰者心中投下沉重阴影。因为这不仅仅是个体命运的起落,更是一场象征权力结构回归的政治事件——它清晰地昭示了,当技术理想与权力博弈相遇,最终决定秩序的,仍然是那只看得见的手。
赵长鹏的命运曲线,几乎浓缩了整个加密产业的周期。在他创立币安之前,去中心化金融的理想尚处于早期布道阶段,人们相信区块链可以削弱国家权力、重塑金融体系,并在代码的逻辑中实现“去信任化”的新秩序。赵长鹏以惊人的执行力与商业直觉,将币安从一家创业公司推向全球最大交易平台,其市占率一度超过60%。然而,当交易体量超越监管的承受范围,加密行业从理想国迅速坠入现实国,赵长鹏本人也从“行业英雄”沦为“合规样本”。
拜登政府上任后,以“反洗钱”“打击恐怖融资”为由,全面收紧对虚拟资产的监管。赵长鹏在美国司法部的多项指控下,最终以认罪协议收场,币安同意支付43亿美元罚款,赵本人缴纳5000万美元,并辞去CEO职务。对许多观察者而言,这一刻象征着去中心化神话的破裂。市场在惋惜,一个挑战金融权威的理想主义者,被主权体系重新驯服。
然而,政治的转身往往比理想更快。2025年10月,美国白宫发言人宣布,特朗普依据宪法赦免权,正式免除赵长鹏在拜登政府期间的刑责,理由是“为修复政府与加密产业之间的关系”。这一消息发布的当日,币安平台代币BNB应声上涨逾5%,市场情绪瞬间逆转。资本的欢呼与舆论的分裂同时涌现:有人称这是“钞能力的胜利”,也有人视之为美国对新兴金融科技的重新拥抱。但无论哪种解读,都难掩其中深刻的政治意味。
特朗普的赦免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美国权力结构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一次自我调整。过去几年,美国政府频频以执法名义出击,从Coinbase到Ripple,从FTX到Binance,一系列高调案件几乎冻结了整个Web3生态的创新活力。尤其拜登政府的政策重心在传统金融稳定与美元霸权维护之上,对新兴加密资本态度审慎甚至敌意。但政治与资本从不长期对立,选举周期、科技游说与市场投机构成了现实压力。特朗普阵营在重新接触硅谷与金融游说集团时,显然意识到:加密货币并非敌人,而是潜在的选票与资金源泉。
从政治操作的角度看,赦免赵长鹏是一次高成本、但高回报的战略动作。它既在法律上显示总统权力的绝对性,又在资本市场中释放信号——美国准备“重新开放加密金融”。这种策略的核心,是以“政治和解”取代“司法惩戒”。拜登时期的强监管政策被重新定义为“过度干预”,而特朗普则以赦免为手段,试图打造一种“自由与创新”的新叙事框架。在他看来,美国要重新成为“加密货币之都”,必须先赢回被监管赶走的企业与资本。赵长鹏的回归,正好成为这一叙事的最佳象征。
但问题在于,这样的赦免究竟是制度的柔性,还是权力的傲慢?美国总统的赦免权历来是司法体系中最具争议的特权之一,它本应出现在冤案或政治和解的场景,而非市场纠纷与合规案件。当资本巨头成为赦免受益者,公众自然会质疑——司法独立是否仍具意义?从表面上看,特朗普是“释放创新”,但更深层的现实是,他以行政权重新定义了法律的边界,也让制度的威信在交易中被稀释。
赵长鹏获赦免后发表声明,感谢特朗普“坚持公平、创新与正义”,并表示将“全力协助美国成为全球加密货币之都”。这番表态引发更广泛的思考:加密世界的领军人物,曾以“去中心化自治”为信仰,如今却要在政治中心的庇护下重新出发。这一反差,几乎标志着整个区块链运动的思想退化——理想被资本吸收,资本被权力驯化,权力又以恩典重塑合法性。去中心化的旗帜,最终被最中心化的力量高高举起。
这不仅是讽刺,更是权力逻辑的必然延续。加密货币的本质从未真正脱离国家体系,它只是暂时游离于监管之外的资本形态。一旦规模达到威胁主权货币的程度,国家必然出手干预。而当这种干预完成,国家又会以“创新支持”的名义重新整合它。赵长鹏的赦免案正体现了这种“收编式监管”的典型路径——先打压,再整合,最终再利用。
从全球视角看,美国此举实际上是重夺加密产业话语权的关键一步。过去两年,香港、新加坡、阿联酋纷纷出台Web3友好政策,吸引国际项目与资金流入;欧洲推出MiCAR框架,以制度化监管建立区域竞争力。美国在拜登时代错失了主导窗口,如今特朗普政府希望借“赦免事件”重新确立中心地位。赵长鹏被视为“和解的象征”,而币安的存在将成为美国监管改革的新样板。赦免的政治价值远高于法律价值,它是一场以金融科技为名的国家权力再布局。
然而,这样的策略也埋下隐患。赦免不等于无罪,政治干预无法解决制度空缺。币安事件暴露出的跨境执法难题、虚拟资产KYC漏洞、反洗钱标准滞后等问题仍待系统修复。如果美国以赦免代替改革,只会让制度陷入更深的灰色地带。短期看,资本市场会因此振奋;长期看,信任体系或将被进一步稀释。对全球加密市场而言,美国的转向既是机会,也是风险——因为当权力重新拥抱加密,它所要求的并非技术理想,而是可控秩序。
赵长鹏的故事,因此不只是一个企业家的命运转折,更是一场时代寓言。从理想到现实,从信仰到妥协,他的人生轨迹折射出加密世界从“去中心化神话”走向“政治依附现实”的全过程。区块链技术本意是消解权力,结果却被权力重新吸纳;去中心化的理想原本追求自治,却最终在中央赦免下获得延续。这种历史反讽,或许正是当代科技文明的写照——技术不断进步,但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从未改变。
加密世界从未真正摆脱权力的重力场。技术的自由,只存在于理论;现实的运行,依然由制度与政治决定。特朗普的赦免让人看到,美国并非放弃监管,而是在重构监管;并非放弃权力,而是在重新分配权力。它是一场策略性的回收,而非理想的胜利。赵长鹏的重生,是资本与政治共谋下的平衡产物,而非去中心化精神的延续。
这场赦免最终留下的,是一个冷峻的结论:科技可以重塑交易,却难以重塑权力。制度可以容纳创新,却无法被创新取代。所谓“去中心化的未来”,或许仍然要在中央的阴影之下生存。当权力的意志可以赦免法律,资本的利益自然会重新回到政治怀抱。去中心化的梦想,并没有死去,但它已被重新定义——从理想的反抗者,变成了现实的附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