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执行董事 付饶
当我们谈及美股资产与加密市场的融合时,首先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既具挑战又蕴含深远机遇的命题。美股本身是全球最成熟、最具流动性的资本市场之一,其制度完善、监管严谨、透明度高,而加密市场则处于快速演化之中,具有高度创新性与前瞻性,但同时也面临规则缺失、信任不足与波动过大的挑战。两者的对接,不仅是一种资产形态的数位化探索,更是一场制度对话与信任重构的深刻过程。如果说美股是传统金融秩序的代表,那么加密市场则是数位经济的前沿试验场,两者之间的互动,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资本市场的格局。
在这一进程中,制度与合规问题首当其冲。美股作为传统证券资产,其发行、交易、清算以及信息披露均有严格法律规范,这为市场运行提供了确定性与安全感。然而,加密市场长期处于监管灰色地带,不同司法辖区之间标准差异巨大,缺乏统一规范。这种制度上的错配使得传统投资者对链上美股产品缺乏信心,担忧其合法性与可持续性。同时,信任问题亦难以忽视。链上代币究竟能否百分之百对应链下的美股标的,是否存在可验证的托管机制与审计流程,直接决定了这一类资产能否被广泛接受。倘若缺乏透明的映射与可信的兑换保证,链上美股便难以获得主流投资者的支持。
除了合规与信任之外,流动性不足同样构成现实挑战。虽然近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所谓“链上美股”或“币股”的实验性产品,但参与者有限、交易深度不足,价格发现功能不健全,难以支撑规模化的发展。这一困境的形成,既有来自供给端的掣肘,也有需求端的不足。供给端缺乏足够多的合规平台与专业做市商进场,需求端则因监管不明与产品不成熟而裹足不前。若要破解困局,必须从制度设计、机构参与与产品创新三方面同步推进。
制度设计层面,需要建立透明的资产映射机制,使链上代币与链下美股之间形成可验证的对应关係,并引入第三方审计以增加市场信任。同时,应积极推动监管沙盒试验,在受控环境中允许链上美股的探索,逐步积累经验并形成可複制的标准。香港与新加坡在这方面已经展开有益尝试,透过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支付服务法案等方式,探索适应数位金融特征的新型监管框架。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降低合规不确定性,也为国际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制度样本。
机构参与则是提升市场深度的关键。若仅依靠散户或小规模投资者,链上美股市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唯有大型券商、资产管理公司与交易所等传统机构的进场,才能真正带来稳定的流动性与可靠的价格报导。这些机构的参与,既需要政策引导,也需要明确的法律定位,否则他们无法承担潜在的法律风险。当更多专业机构愿意在链上美股市场担任做市商角色,提供双边报价,市场的活跃度才有可能显着提升。
至于产品创新,则是吸引用户与扩大市场的重要手段。单纯的链上美股映射虽然可以满足基本的配置需求,但若缺乏收益机制与风险对冲工具,投资者的黏性难以保持。因此,未来需要更多基于链上美股的衍生品设计,例如ETF式产品、期权合约、收益挂鉤工具,甚至将链上美股纳入去中心化金融协议,作为抵押品参与借贷与流动性挖矿。这不仅能够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也能拓展套利空间,进一步增加市场活力。
然而,币股的发展虽然在短期內具有教育与过渡意义,但从长期来看,它并不可能成为核心资产形态。币股的价值在于培养市场对链上证券的认知,培育投资者在加密环境中配置传统资产的习惯。随着监管逐步清晰与制度逐步完善,币股极有可能被更加标准化的数位证券或STO所取代。届时,币股的角色会逐渐淡化,但它所留下的市场教育与基础设施,将成为推动行业演进的重要遗产。换言之,币股不是最终形态,而是必经之路。
在合规与创新的平衡方面,未来十年的挑战将更为艰鉅。过去加密市场中出现过许多所谓“监管套利”现象,部分平台选择在监管鬆散地区发行代币,向全球销售,短期內虽促进了创新,但最终往往因缺乏合规基础而被迫终止。这样的模式不可持续,真正有前景的路径,是探索针对链上资产的新型监管模式。这种模式既不能简单照搬传统证券法,也不能放任自由,而是需要透过跨境合作与监管沙盒逐步形成。当监管者愿意在保障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给予市场一定的实验空间,就能够实现所谓的“动态合规”,既防范风险,又保留创新的活力。
若将时间拉长至十年,美股资产进入加密市场将可能彻底改变全球资金流动与市场结构。首先,资金流动将实现更加彻底的全球化与去中介化。今日投资美股往往需要依赖券商与清算机构,但未来若美股资产能够上链,投资者只需透过电子钱包与稳定币,便可在全球任何地点直接参与,资本市场的地理边界将逐步消解。其次,市场结构将走向多层次混合。链上美股若能与去中心化金融生态连结,传统金融资产与加密金融资产将在同一平台上竞争与互补,推动市场从单一结构走向多层次结构。链上美股甚至可能作为抵押品进入借贷协议,或成为流动性池的一部分,参与收益农场,从而打通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之间的隔阂。最后,投资者与机构的角色也将被重新定义。对一般投资者而言,链上美股意味着更低的门槛、更高的灵活性与更透明的结算,但同时也需要他们具备更强的风险意识。对于机构而言,这是一场全球资本市场基础设施重塑的机会,谁能率先建立合规且可信的链上美股平台,谁就可能掌握新一轮话语权。
综合而言,美股进入加密市场并非一条直线道路,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短期內,我们必须直面流动性不足、合规挑战与信任缺失的现实,中期则需要透过制度创新、机构参与与产品设计逐步解决,长期来看,这一过程将引导我们走向一个全新的全球资本市场格局。链上美股并非简单的技术实验,而是整个金融文明在数位时代的一次进化,它所带来的将不仅是市场的繁荣,更是制度的革新与秩序的重塑。这一进程虽然曲折,但正因如此,才更具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