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A股震蕩上行,機器人板塊反彈。機器人ETF基金(159213)當前微漲0.76%,盤中一度漲超1%。
機器人ETF基金(159213)個股多數沖高,均普智能、盈峰環境漲超9%,海目星漲超4%,燕麥科技、亞威股份、鴻迅科技等漲超3%,巨輪智能、江蘇雷利等回調。
消息面上,均普智能宣佈,其首條機器人本體量産中試綫正式啓動搭建。按照規劃,該産綫初期年産能約 1000 台,將助力國産人形機器人實現規模化生産。
此前,摩根士丹利在發佈的《人形機器人100:繪制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報告顯示,上市公司百強中亞洲佔73%,而中國佔56%。
正如摩根士丹利指出,我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取得巨大進展,相關企業正受益於成熟的供應鏈、當地應用的機會以及政策的大力支持。這三重優勢也助力我國走在機器人技術革命的世界前沿。
【優勢一:政策大力支持,行業有望迎來發展黃金期】
國家層面持續推出人形機器人支持政策,為産業發展注入動力。2025年,機器人首次寫進重要工作報告,報告指出「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産業;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地方政策積極跟進,産業基金陸續建立。上海、廣東、杭州等地也出台相應政策支持産業發展,推動産業鏈上下遊協同發展,助力人形機器人在各領域加速落地。圍繞人形機器人的投資正在升溫。北京、上海、深圳等10多個地方政府已建立億元以上規模的産業基金。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優勢二:産業鏈成熟,各環節國産化率高、具備降本優勢】
我國企業涉及機器人産業鏈各個環節,産業鏈完善、成熟。當前除了人形機器人初創企業外,領先的科技企業,如華為、科大訊飛等,從人工智能角度切入,為機器人提供「大腦」,以及新能源車企,如小鵬、小米等也入局機器人産業,主要基於人形機器人和智能汽車在電池、芯片、傳感器等供應鏈上可以遷移,在自動駕駛技術和AI模型的應用上有相似之處。
當前機器人産業鏈國産率持續提升。以核心零部件來看,在機器人各環節均有國産化率提升。從電驅到機械傳動,從傳感到減重輕量化,從高算力主控到靈巧手,機器人主要零部件目前並不存在被限制或難以降本的環節。2015年機器人國産化率為17.5%,到2022年已提升至35.7%。
此外,中國高端制造能力驅動産業或深入參與全球市場,具備降本優勢。國産工業機器人發展迅速,降本訴求下産業鏈國産化成為首選,疊加産品品質和海外差距不斷縮小,國内服務相應更加高效!
(來源於中信證券20250508《具身智能機器人|智啓量産,星辰可及》)
【優勢三:應用場景寬闊,制造業升級疊加人口結構變化帶來萬億空間】
場景落地是機器人的關鍵,制造業升級疊加人口結構變化帶來機器人剛性需求。一方面制造業升級推升機器人需求。機器人作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的新質生産力載體,將對社會産業變革和全球競爭格局産生顛覆性影響。
另一方面人口結構變化對機器人需求剛性。當前全球老齡化持續加速,人口紅利效應逐漸減弱。在此背景下,機器人可以成為緩解人力供需矛盾的關鍵一環。
東吳證券指出,人形機器人工業+商業+家庭,預計遠期空間1億台+,對應市場空間超15萬億,25年為量産元年。(來源於東吳證券20250507《人形機器人國内外共振,鋰電儲能龍頭估值低》)
全球科技巨頭/新秀全面下場佈局人形機器人,行業量産奇點已至!全面擁抱人形機器人大時代,認準機器人ETF基金(159213),跟蹤中證機器人指數,該指數結構與産業鏈環節高度契合,包括但不限於上遊硬件部分的傳感器、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技床、磨床、設備等;中遊係統集成的軟件算法、係統研發、裝配、控制係統等;下遊應用層的服務機器人、巡檢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為投資者提供一鍵佈局機器人及其産業各環節的投資工具。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本資料僅為宣傳材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投資人應當仔細閱讀《基金合同》、 《招募說明書》和《産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詳細了解産品信息。本基金屬於中等風險等級(R3)産 品,適合經客戶風險承受等級測評後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本文出現信息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
内容來源:有連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