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說AI】腦機接口,中國VS美國

|
嗨,大家好,我是杜蘭,帶你一起探索科技前沿。
先說個核心結論:現在中美在腦機接口領域走了兩條完全不同的路。關鍵區別就一點:美國追求極致性能,敢開顱;中國優先安全實用,搞微創。為什麽會這樣?這個故事得從頭開始講,先說說腦機接口這技術到底是怎麽發展起來的。
腦機接口最早能追溯到上世紀 60 年代。1969 年,美國華盛頓大學有個叫埃伯哈德・費茲的科學家,讓猴子用意念控制電極放電,算是人類第一次實現了“腦子指揮機器”。這個項目的研究經費不少都來自軍方,說白了就是軍方想靠這個技術讓士兵變得更強,就像漫威里給美國隊長打血清。這種“突破人體極限”的思路,從一開始就刻在了美國的技術基因里。到了1973 年,這個技術才正式有了“腦機接口”這個名字,之後美國就一直沿著開顱植入的方向前進。
而我們起步晚點兒,90年代才開始,但出發點十分實在,那就是先幫殘疾人。2010-2013年,北京理工大學的團隊做了國內較早的試驗,讓截癱病人靠腦電信號控制輪椅動起來,能自己走兩步就算成功。這種“先解決剛需”的思路,慢慢成了中國技術路線的主線。
現在兩條路線的差別就很明顯了,舉個例子:美國Neuralink搞的是侵入式,得開顱把1024個信號收集點直接插進大腦;而中國清華和腦虎科技搞的是半侵入式,像在頭骨下面放了一個“小貼片”,不碰神經還能無線充電。這兩種路線的區別,直接關系到技術安不安全、能不能快點用上、普通人用不用得起。
先看數據。Neuralink 的設備信號確實準,試驗里患者能用意念操控機械手,打字速度能達到每分鐘78個詞。但問題是代價大,開顱手術有感染風險,而且芯片放腦子里能不能長期用,還在觀察。中國方案呢?清華團隊的患者術後三天就能坐輪椅訓練,練了三個月後,抓水瓶的準確率能到90%,關鍵是不用開顱,不會傷神經,恢覆也快。
有人說技術肯定要選最先進的,但醫療技術落地,安全和速度才更重要。Neuralink到現在只做了7例人體植入,說要到2028年搞全腦接口,中間還得過好多技術關。中國團隊就實際多了,清華已經啟動30到50例試驗,腦科學研究所計劃2026年完成100例,估計3年內就能正式用到病人身上,這速度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那這兩種技術對普通人到底有什麽實際影響?先說好消息,中國的半侵入式方案首先會用在高位截癱、說不出話的患者身上,幫他們重新站起來、說出話。價格方面,因為不用開顱,手術費能降一半以上;國家醫保局今年3月就已經把腦機接口治療納入了研究範圍,以後普通人看病負擔會更小。
美國的侵入式雖然準,但短期內跟我們普通人關系不大。一是手術風險高,目前只適合重癥患者;二是從同類精密醫療設備的價格看,這東西肯定不便宜。而且他們想搞的全腦接口,還可能會有隱私泄露的風險,這些都得慢慢解決。
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了:是不是我們的技術精度不夠?其實不是,不僅夠,而且更聰明。
中國團隊用的“硬膜外電極+AI算法”組合,雖然電極數量比Neuralink少,但靠算法優化,識別準確率一點都不低。就像我們的5G技術,不是基站堆得越多越好,優化傳輸效率更重要。腦虎科技去年的試驗里,漢語實時解碼的準確率能達到71%,這對說中文的用戶來說更實用。
有意思的是,蘋果合作的Synchron,用的也是半侵入式,靠靜脈植入電極,和Neuralink的開顱路線不一樣。這說明美國自己也在找更安全的方法;而中國靠全鏈條優化,在半侵入式領域的安全性、成本控制和落地速度上,已經有了自己的優勢。蘋果這波操作也說明,腦機接口已經從醫療領域向消費電子延伸,以後我們靠意念刷手機、玩遊戲、甚至意念控萬物都不是夢。
總的來說,美國的侵入式路線像“實驗火箭”,技術激進但風險高、周期長;中國的半侵入式路線像“高鐵”,安全可靠、落地快,更適合現在推廣。對普通人來說,不用糾結技術多先進,重點還是要看誰能先解決實際問題。畢竟科技不是比誰更炫酷,而是看誰先解決真問題,讓更多人受益。讓癱瘓者站起來,讓失語者能溝通,讓科技溫暖生命,這才是它該有的樣子。
關注我,帶你看懂科技背後的門道。
FINMETA
香港Web3生態服務商
官方網站:www.finmeta.com.hk
公眾號、視頻號:FINMETA
X.COM:https://x.com/FINMETA_NEWS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FINMETA_NEWS
Bilibili:https://space.bilibili.com/627654383/channel/collectiondetail?sid=652860
【線上社區】
TG group:https://t.me/finmeta_web3
WhatsApp group:https://chat.whatsapp.com/IgMyxP1ssiO0k212SJJ9U5
Discord group:https://discord.com/invite/vrBdf6YGP3
【線下空間】
Web3 Space:https://www.finmeta.com.hk/en-us/field
地址:香港金鐘道95號 統一中心 2001
Room 2001,Unity Center ,95 Queensway, Admiralty, Central District, Hong Kong Island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the content published by FINMETA are exclusively owned or held by FINMETA and related rights holders. Any use such as reprinting, excerpting, copying and mirroring is prohibited without permission. If you are willing to reprint,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info info@finmeta.com.hk finmeta.com.hk and obtain written confirmation and authorization before reprinting.